三国杀之于禁背景故事
时间:2015-06-10 14:58:00 来源:聚侠网 作者:很多玩家都会问:魏将于禁是怎么样一个人呢。
答:是这样的一个人。
《三国演义》中对于于禁不像其他魏将忽略,而是干脆直接贬低,在襄樊之战中增加其阻止庞德立功的情节,这并非没有原因的,多多少少是因为于禁其人行事并不讨喜,导致罗贯中对他印象深刻。于禁用兵十分“毅重”,防守力超卓,这是因为平时以法御下,厚积薄发的成果,绝非一日之功。实际上,于禁是近乎执著地坚持守法,已达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就连当时和他共处的下属、同事等都不喜欢他,更别说千多年后的罗贯中了。陈寿列举的事例若干,最为典型的是于禁大义灭友。
于禁的好友昌豨,属于泰山诸将之一。昌豨反了曹操好几次,最后一次是曹操刚破了邺城时。曹操没有因为于禁是昌豨的好友而改选别人,而是直接派于禁进攻昌豨。昌豨遭到于禁的猛烈进攻,眼看胜不了,又想于禁是自己的好朋友。便向于禁的部队投降(看曹操后来的说话,似乎昌豨是可以直接向曹操投降而不经过于禁的),结果于禁便以曹操的“围而后降者不赦”令,斩杀昌豨。按照其他将领的建议,即使于禁将昌豨送到曹操处,再由曹操亲自处理也不违法,“围而后降者不赦”令也并非没有例外,很可能曹操也会再次接纳昌豨,但于禁却非得死守条文,致使好友身亡,因此当时的人是不会喜欢于禁,如后世的裴松之也是这样。
说到这里,小编倒有另一个看法,与其说于禁死守法律,不如说是与曹操有一种默契。昌豨多次降而后反,多次捞取政治好处,而前几次,曹操还没统一中原,优势未成,不敢擅杀降将。而这次曹操攻破邺城,邺城是冀州的首府,这就标志着曹操基本控制了冀州,而袁尚势力已经土崩瓦解,只剩下一个袁谭不足为惧。不用再担心二袁连势。因此,这时的曹操对于昌豨已经不再需要容忍。之前几次曹操没有派遣于禁,这次又为何偏偏要选取身为昌豨好友的于禁呢?正史说是因为刚好于禁就在昌豨附近。关于当时于禁的屯扎点没有明确记载,但应当也在冀州辖区,而昌豨在青州东海,距离遥远,派其他将领也是一样的,所以特别挑选于禁是另有目的。笔者认为曹操正是看中了于禁平时死守法令的行事风格,以及于禁本身是昌豨好友这么一个尴尬身份,使于禁为了避嫌,更加偏激,从而当场处决了昌豨。事后曹操说的那句话,更像猫哭老鼠,显示自己作为君主的仁慈,而唱黑脸地就交给于禁了。至于于禁本人,应当也是明白曹操的深意,斩杀好友也许是和曹操之间的一种默契了。
事后,于禁得到了虎威将军一职,不再是偏裨将了。虎威将军在《三国演义》最有名的便是赵云,而历史上赵云却没有任此职,曹营中倒是有这么一位。在东吴,同为虎威将军的还有吕蒙。不过,虎威将军其实也只是杂号将军的其中一个,大约相当于第五品级左右。
由于这些事迹,于禁赢不到人缘,却赢到了威慑力,曹操不知因什么事情讨厌朱灵,想剥夺他的兵权,便派于禁仅带领几十名骑兵,拿着命令,直接闯到朱灵处剥夺他的兵权,结果朱灵及其部下全都不敢动。这里要说明一下,这个朱灵不一定就是那位官拜后将军,名亚五子良将的清河朱灵。因为那个朱灵和曹操的关系一直颇好,到了曹丕时期也得到了富贵还乡的好结局。而这个被剥夺兵权的朱灵后来成为于禁的门下督,非常倒霉。事后也不知过了多久,于禁升为左将军,并获得了假节钺的权力,正式成为国家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