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设定“小目标”:短期做到游戏业前三
时间:2016-09-07 14:57:00 来源:Gamelook 作者:仔细来算笔账,如果万达要跟第二名的网易“掰手腕”,那么必须要实现每年250亿的游戏收入才够资格,这个难度不是一点点,这需要多少游戏产品才能撑得起这么大的盘子?还得有横扫游戏市场的王牌在手才行,王牌哪是说有就有的?这么多公司做了一辈子也捞不出第二个王牌。
但如果万达直接向腾讯、网易投降,只跟游戏业第三名PK呢?在笔者看来,万达这口号就喊的就相当之“有技巧”了。
现如今行业内收入第三的游戏公司是谁?这有两个纬度的两家公司作为标准,其一是传统的游戏厂商,现如今的行业第三是完美世界(微博),完美上半年营收是18亿。其二是类渠道型厂商,行业第三是37游戏,37上半年营收是24亿。那么以今年行业第三的标准来算,万达只需要实现每年50亿游戏收入就有机会做行业第三,这相比跟网易PK标准降低了好多,跟腾讯比就只剩下零头了。
对万达院线这家国内影业的巨无霸公司来说,其上半年收入达到了57亿、全年营收破百亿问题不大,要再开辟一条年收入过50亿的新战线,从理论上来看存在可行性,故事还能讲下去。
而从可操作层面来看,万达也毫不示弱,收购互爱互动是第一步,曾茂军在采访中表示:“下一步,公司将在游戏分发方面进行并购整合,包括海外公司并购,通过这一渠道延伸至游戏中去,未来2年-3年,也许游戏的利润率会相当于万达院线的利润率。我们现有的几个板块都在寻找并购机会,与中介机构等一直保持密切联系,并购团队一直没停过。 ”
在笔者看来,游戏业大多数人都在追求超高的利润率,但对出身线下的万达来说,比传统行业利润率高的就是好生意、好故事,万达院线上半年57亿的流水、利润只有8亿,净利率是14%,稍有些本事的游戏公司就能做出高于这个利润率的业绩。
因此客观上来理解万达说的游戏业第三,其背后的潜台词是万达要充分发挥资本的力量,通过收购的方式把流水集中到万达手中、把业务估值兑现到股价上,做好并购和整合,万达理论上可以把这个行业第三“堆砌”出来,而一说到玩资本,万达、首富的水准不容低估。
万达独有竞争力从何而来?线下发行起步,影院升级娱乐综合体
如果买收入、买利润如果能买来基业长青和稳定增长,那只要有钱谁都能做世界首富,但现如今的世界首富并不是银行家。
一个企业要在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存活、发展必须要有核心竞争力,对游戏业来说,就两样,你是抓用户、还是抓产品,是做平台、还是做研发。
在解释万达如何具体发力游戏业上,曾茂军确实讲到了一些不同于目前游戏业人士认知的一面,这或许是万达的底气来源。
曾茂军表示,万达院线实现游戏业务的落地,首先是通过游戏发行切入游戏行业。如此选择,公司有着“从最熟悉的事情做起”的打算。他认为,做终端是万达最擅长的事情,所以公司会快速建立游戏发行渠道,建渠道做线下推广游戏的成本最低,万达在100多个城市已经有影城布点,也有员工。万达需要付出的增量成本很少,只要给员工发一个通知,有一个游戏要下,员工做推广,让电影观众扫二维码奖励员工,对员工来讲增加了收入也很乐意,这样很多游戏推广就很简单。
“如果其他公司做这件事可能成本就很高,除了万达几乎谁也做不了这么大规模的游戏线下推广。一些游戏公司的影响力不够的话,看到万达能做线下发行,很快就会把游戏放在万达做游戏发行。”
对这个曾茂军观点,笔者持保留意见,如果万达这个线下分发的思路能形成游戏规模化分发,那么早年做校园渠道推广的服务商早就发了大财,这么多端游公司也不会砍掉曾经煞费苦心建立的规模庞大的地推团队了。不过,万达最近的一些新尝试,却让笔者感受到了一些新意,这些反而有可能是其核心竞争力。
万达新尝试,影院打游戏
“游戏行业的增长速度今年是25%,已经高于电影业,在移动端的增长更快。现在电影观众,15岁到35岁的群体占到70%到80%,这群人中游戏玩家和电影观众是高度重合的。消费者去电影院,会有大量的碎片时间。我在电影院取过票,等电影开场还会有20分钟,怎么办?如果有个竞技类的游戏大厅,可以供游戏玩家在里面玩,在影厅里面有一台服务器专门做这个,我们就可以把手机变成遥控器直接在大银幕上玩游戏。去年,我们在欧洲做了个实验,在国外有专门开发这个技术的供应商。去年我们曾经做过一次尝试,跟腾讯合作,让电影观众在影院里面玩游戏,发现这很受消费者欢迎。”
“我们理解的未来电影院将是一个“娱乐综合体”,并非指要开发一个独立的场所,而是说未来我们会把电影院的业态做得更全面。比如,我们里面有一些VR体验区,这个体验区是收费的,现在看来不错,我们会在全国推广。未来,可能会有一个影厅是互动娱乐厅,既可以看电影,又可以玩游戏。”
行业都在谈影游联动,万达也自不例外,在笔者看来,影视业、游戏业都为大娱乐产业的一环,用户确实存在高度的重合性,如果能有效把线下的用户转变成线上的游戏用户,万达或将成为最先受益于此的平台型公司。到底万达最终是采取资本并购的方式实现这个目标、还是通过自身努力走出一条新的平台之路,还有待观察。
最后笔者想说的是,行业确实在逐渐固化,如果能出现新的强有力的挑战者对行业来说未必是坏事,欢迎圈外巨头携优质资源加入。但笔者反对纯资本式的入侵,如果只是多了一个捣糨糊的选手、不为产业带来增量,除了为一些公司提供上岸的跳板,有你没你对大家又有何意义呢?